News
作者:秦武平 日期:2006.02.24 來源:新民晚報
老藥價格受國家限制后,許多藥廠給舊藥換個“包裝”充新藥,以此來順理成章地提價—— “翻版新藥”價格偷偷爬上來,盡管國家發改委已連續公布第17次藥品降價通知,為何病家目前還感到藥價在悄悄攀升? 原來老藥價格受國家限制后,許多藥廠給舊藥換個“包裝”充新藥,以此來順理成章地提價;而一些病患“喜新厭舊”的心理恰恰讓“翻版新藥”有了市場,而物美價廉的老藥便在新藥“擠壓”下逐漸隱退。 新藥“換裝不換藥” 由于我國認定新藥的門檻較低,只要老藥換個包裝或改變一下劑型,都可列入新藥名單。通過變個戲法讓老藥重新躋身新藥,對于藥商而言就意味著高額利潤。難怪國家藥監局一年會受理上萬種新藥報批,數量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(FDA)的近百倍。去年我國上市的8000多種新藥中,若由美國FDA審批估計能過關的屈指可數。大多數所謂新藥是為舊藥變相提價,將舊藥重新換一個名,或將片劑改成膠囊、顆粒劑,至于在舊藥成分里略作些并不增加藥效的改造算是“大動作”了。 如此“新藥”出臺后,價格可比舊藥翻上幾倍,廠商就非常起勁地鼓吹新藥并豪華包裝,讓患者誤以為“越新越貴越有效”。
老藥無奈遭“淘汰” 廉價經典藥“環磷酰胺”經常遭遇斷貨,竟是因為價格太便宜市場價每支4元左右,而一些新的替代藥物每支可達200元,更有“資本”去市場推廣; 很多廠家也不生產“柴胡注射液”了,因為這個老藥價格被定死了,沒有多大利潤空間; 每片僅3分錢的“阿斯匹林”在許多醫院已看不到了,取而代之的是每10片6.3元的“巴米爾”,成分仍是阿斯匹林,但價格漲了20倍。 于是,在國家發改委接二連三降價,并將政府制定價格的藥品目錄擴大到2400種后,老百姓卻發現上榜的便宜老藥正在一個個消失。其實,這些藥品并非真的消失,而是換個“面孔”以新藥面孔又出來了。如此對新藥認定大開口子,國家降價幅度再大也趕不上廠商藥品“創新”速度。每年冒出來的大量所謂新藥,是導致藥品越降價患者負擔越重的主要癥結。 老藥還有“閃光點” 許多百姓在求醫問藥時,總認為新藥應比老藥好。
其實,從藥品安全性角度出發,老藥甚至比新藥更安全有效,因為新藥實際臨床效果和藥物毒副作用很難在短期內全面反映出來,而一些老藥不論療效還是安全性都“久經考驗”。如退熱止痛藥阿斯匹林已有上百年歷史,因為價格便宜使用方便,很多國家都把它列為非處方藥銷售。 對于大多數廠家來說,價低利薄的老藥如同“雞肋”。其實老藥能大規模生產和銷售,攤低生產成本后贏利點仍能逐步上升。如—— 【麝香保心丸】有30年歷史的麝香保心丸每粒在6角錢左右,從2003年起連續3年銷售額增幅超過40%,去年以1.5億元銷售額名列全國36個年銷售上億元的中成藥品種。由于價格便宜藥效好且供應充足,被列入了上海市民防災手冊,許多人還將它作為隨身必備藥和常服品種。 據悉,在市經委和市科委部門扶持下,今后上海還將不斷挖掘出傳統品牌老藥的“閃光點”,讓便宜老藥在市場競爭中依舊煥發“第二春”。